身份的枷锁与友谊的边界

身份的枷锁与友谊的边界

开篇

从担任deepin版主的那一天起,我便被置于一种无形的注视之下。互联网上的每一言一行,似乎都被人贴上“版主”的标签加以审视。即便在QQ群、微信群这样的非公开场合,也有人以“版主”的身份标准来评判我的言行。而今,我已卸任这一职责,却仍被所谓“LingmoOS社区管理员”的身份所绑架。我不禁想问:你们究竟想要什么?

我的QQ空间,本是我倾诉情绪、记录真实的角落。可总有人将我的吐槽断章取义,截屏外传,美其名曰“围观”,却从未尊重过我作为普通人的隐私。而当我以同样的方式回应时,他们又反过来指责我“人品不佳”“不配为版主或管理员”。这种双标,令我深感疲惫。

小伙伴的安抚
小伙伴的安抚

一、近期风波:友谊、误解与舆论的漩涡

不久前,我与友链中的一位朋友(暂称“小伙伴1号”)发生了矛盾。起因是我为了激励另一位心理较为脆弱的朋友(小伙伴2号)学会坚强,故意采取了较为苛刻的态度。而小伙伴1号出于保护心理,站出来为他打抱不平。我理解他的初衷,真正让我愤怒的,是那些在一旁煽风点火、以“为我们好”为名实则激化矛盾的人。

我们在群里发生了激烈争执。我说他“资历尚浅”,他指责我“倚老卖老”。事后,他私信我说:“你不能仗着资历欺负人,你们的人情世故是扭曲的。”我承认,他的话部分正确——人情世故有时确是扭曲的。但若换作你们,在情绪冲动时,是会先护着“自己人”,还是偏袒“外人”?

尽管我们在愤怒中互相指责,甚至他将我的话转发至多个群聊,但事后我们都向对方道了歉。我并未纠缠不放。可舆论却几乎一边倒地倾向他,原因无他:他年纪比我小,患有重度抑郁症,曾经历手术。而我和他有着相似的经历——我从小大病不断,曾在保温箱中挣扎求生,经历过心脏手术、校园霸凌,心理年龄远超实际。我挺过来了,但他还没有。我们因相似的创伤成为朋友,却也因情绪处理方式的不同而爆发冲突。

二、转发者的双标与我的决定

附图中是一位90后用户对我的指责。我并非刻意针对他,而是想借此对所有人说:如果你们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,那我也不再愿意在QQ空间分享真实情绪。从今往后,我的空间将只更新博客内容、Lingmo项目进展和社区事务相关通知。这是你们亲手造成的结果——口口声声说是朋友,却以欺骗和取乐回报我的信任。

游戏中的议论
游戏中的议论

被发现后的互相争执
被发现后的互相争执

我曾尊重某些年长者,视其为前辈,节日发红包示好,他们也承认我并未亏待他们。可一旦我指出其过度监视的行为,便遭绝交。我承认,我过去也曾私下转发过他们的言论,这本是错误,我愿承担。但你们呢?是否曾真正视我为友?还是只将我当作一场热闹中的角色? 对于曾以“朋友”之名行“围观”之实的人,我想说:我和我朋友之间的矛盾,轮不到外人插足;我的私人空间,更不是公共论坛。如果你无法以真心相待,至少请保持基本的尊重。

节日祝福红包
节日祝福红包

三、重申边界:从今往后,只与真实同行

基于这些经历,我决定重新划定自己的社交边界:

  • 空间内容转型:QQ空间将不再更新私人日常,仅作为博客更新、项目动态和社区事务的通知渠道。这不是封闭自我,而是对真实交流的保护。
  • 友链关系梳理:我将重新审视所有友情链接,基于相互尊重和真实了解建立连接,而非仅追求数量或曝光。
  • 关系去伪存真:我不再接受以“名声”为前提的接近。真正的朋友,应建立在真诚、尊重与共同成长的基础上。

四、结语:愿你我都能遇见“淡如水”的君子之交

我依然相信友谊的温暖与力量,也仍愿以真诚对待那些真正值得的人。正如一句古语所启示的,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,真正的友谊无需轰轰烈烈,贵在真诚、尊重与长久。

愿我们都能学会辨别真伪,远离那些虚情假意的“塑料友情”,珍惜那些能与你患难与共、直言相谏的真心伙伴。文章的结构应当为内容服务,而我的生活也需要重新找回平衡与真实。

新故事即将发生
Clarity主题修改指南 

评论区

评论加载中...